7/07/2007
Making of【千‧秋】之二:魔法的苦旅(上)
騎上在現實和小說中盪來盪去的鞦韆(上)
「導演的工作是甚麼……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「雕刻時光」,從「一團時間」中塑造一個龐大、堅固的生活事件組合,將他不需要的部分切除、拋棄,只留下成品的組成元素,確保影象完整性的元素……」
安德烈‧塔可夫斯基(Andrey Tarkovsky)在他的著作【雕刻時光】(Sculpting in Time)中這樣說。
的確,雕塑家面對的素材是具體、實在的物質。而說故事的人,拿起筆桿作鑿子,埋頭苦幹、精雕細啄的是一大團的時間。
這次,我選擇了一團在我說故事的歷史中史無前例的巨大「時間」!這團時間的底面積從中國幅蓋至美國、倫敦,它的高度從清朝咸豐四年,一八五四年伸展到民國十一年,一九二二年。
時間的體積=底面積(中國+美國+倫敦)x高度(一九二二年-一八五四年)
面對這一團體積龐大的時間,我不知所措、無從入手,許多時更迷失在「時間」的濃霧中。
除了首次揀選了如此巨大無比的「時間」作素材外,【千‧秋】也是我第一個取材於真人真事的故事。
朱連魁是真有其人。
故事雖然夾雜史實和創作,而而,正史中,朱連魁的足跡並不多,但走進史料中,不難感到他的蹤影、痕跡。
「時間濃霧」中,我因為追蹤虛虛實實的身影,一次又一次迷路。
我說不出我在找尋甚麼。
莫名其妙地想起一段佚事,故事好像是發生在瑞典電影大師英瑪‧煲曼(Ingmar Bergman)的身上(我其實不太肯定),故事是這樣的,某天英瑪‧煲曼在拍攝現場拍一場戲,但拍來拍去也不滿意,總覺得有甚麼說不出的不妥,演員、攝影、燈光試了又試,英瑪‧煲曼仍皺眉頭。眾人心力交瘁之際,一隻迷路的蝴蝶飛進了現場,工作人員已為拍攝煩惱不已,正想把蝴蝶趕走,沒想到,英瑪‧煲曼像靈光一閃,似抓住了甚麼,他不但制止「撲蝶」的工作人員,更讓蝴蝶自由飛翔。然後,他輕聲地喊了一聲「開麥拉」,把蝴蝶和這個「NG」了無數遍的鏡頭再次拍攝。
突如其來、無法預計的迷途蝴蝶,幫了英瑪‧煲曼一把,他終於拍下滿意的鏡頭。
「把一切開放,讓奇妙跑進鏡頭!」
英瑪‧煲曼好像說過類似的話。
「時間濃霧」中,我想我也在嘗試把一切開放,讓奇妙跑進我的故事中。
我等待「蝴蝶」的出現。
每天展開寫作,從現實走進故事,躍進過去的時空,我像騎上在現實和小說中盪來盪去的鞦韆。
鞦韆把我帶進「時間濃霧」裏。
霧中,我跌跌撞撞地追隨虛幻的腳步,盼望邂逅「靈光的蝴蝶」。
我被鞦韆弄得頭昏腦脹,像乘坐在驚濤駭浪上拋高拋低的木筏,暈頭轉向,也像不停搭乘長途航空旅程,被時差弄得日夜不分,患上「說故事的Jet-lag」。
(【千‧秋】將於七月十八日在香港書展正式公開發售)
(Making of【千‧秋】由今天至書展開幕隔天連載)
(書展資料:http://www.hkchinesebooks.com/new/news_1.htm)
「導演的工作是甚麼……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「雕刻時光」,從「一團時間」中塑造一個龐大、堅固的生活事件組合,將他不需要的部分切除、拋棄,只留下成品的組成元素,確保影象完整性的元素……」
安德烈‧塔可夫斯基(Andrey Tarkovsky)在他的著作【雕刻時光】(Sculpting in Time)中這樣說。
的確,雕塑家面對的素材是具體、實在的物質。而說故事的人,拿起筆桿作鑿子,埋頭苦幹、精雕細啄的是一大團的時間。
這次,我選擇了一團在我說故事的歷史中史無前例的巨大「時間」!這團時間的底面積從中國幅蓋至美國、倫敦,它的高度從清朝咸豐四年,一八五四年伸展到民國十一年,一九二二年。
時間的體積=底面積(中國+美國+倫敦)x高度(一九二二年-一八五四年)
面對這一團體積龐大的時間,我不知所措、無從入手,許多時更迷失在「時間」的濃霧中。
除了首次揀選了如此巨大無比的「時間」作素材外,【千‧秋】也是我第一個取材於真人真事的故事。
朱連魁是真有其人。
故事雖然夾雜史實和創作,而而,正史中,朱連魁的足跡並不多,但走進史料中,不難感到他的蹤影、痕跡。
「時間濃霧」中,我因為追蹤虛虛實實的身影,一次又一次迷路。
我說不出我在找尋甚麼。
莫名其妙地想起一段佚事,故事好像是發生在瑞典電影大師英瑪‧煲曼(Ingmar Bergman)的身上(我其實不太肯定),故事是這樣的,某天英瑪‧煲曼在拍攝現場拍一場戲,但拍來拍去也不滿意,總覺得有甚麼說不出的不妥,演員、攝影、燈光試了又試,英瑪‧煲曼仍皺眉頭。眾人心力交瘁之際,一隻迷路的蝴蝶飛進了現場,工作人員已為拍攝煩惱不已,正想把蝴蝶趕走,沒想到,英瑪‧煲曼像靈光一閃,似抓住了甚麼,他不但制止「撲蝶」的工作人員,更讓蝴蝶自由飛翔。然後,他輕聲地喊了一聲「開麥拉」,把蝴蝶和這個「NG」了無數遍的鏡頭再次拍攝。
突如其來、無法預計的迷途蝴蝶,幫了英瑪‧煲曼一把,他終於拍下滿意的鏡頭。
「把一切開放,讓奇妙跑進鏡頭!」
英瑪‧煲曼好像說過類似的話。
「時間濃霧」中,我想我也在嘗試把一切開放,讓奇妙跑進我的故事中。
我等待「蝴蝶」的出現。
每天展開寫作,從現實走進故事,躍進過去的時空,我像騎上在現實和小說中盪來盪去的鞦韆。
鞦韆把我帶進「時間濃霧」裏。
霧中,我跌跌撞撞地追隨虛幻的腳步,盼望邂逅「靈光的蝴蝶」。
我被鞦韆弄得頭昏腦脹,像乘坐在驚濤駭浪上拋高拋低的木筏,暈頭轉向,也像不停搭乘長途航空旅程,被時差弄得日夜不分,患上「說故事的Jet-lag」。
(【千‧秋】將於七月十八日在香港書展正式公開發售)
(Making of【千‧秋】由今天至書展開幕隔天連載)
(書展資料:http://www.hkchinesebooks.com/new/news_1.ht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