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/05/2007
Making of【千‧秋】之一:魔法的登場
童年的魔術棒‧看不見的線
「我們都曾感受過魔術的神奇力量……第一個看見光和影子在銀幕上移動的人認為那是魔術;當人們第一次握著電話筒,或是發現一個叫做收音機的盒子可以傳出音樂時,他們覺得這也是魔術。而對我來說,魔術開始於那些從天而降、雪白色的東西,它們在我手中慢慢融化……」
這段文字是大衛高柏飛(David Copperfield)在他親自編輯的一本結集了許多個關於魔術的短篇小說集【不可能的故事】(David Copperfield's Tales of the Impossible)中寫的。
在我的記憶中,我擁有的第一個把戲是許多年前從海運中心裏一間叫「小飛俠」的玩具店中買的,爸媽買給我的是一根魔術棒。就如一般魔術棒,兩頭是白色的修長的黑棒,比較特別的是魔術棒一端伸出了一條紅線,線懸掛了如短劍劍柄繫上的一束花絮。
戲法是這樣的,從魔術棒伸出來的這束紅色花絮,在我施法後便會乖乖的上上落落,忽長忽短。
竅門說穿了總是很簡單,魔術棒是中空的,一棵小鉛球綁在收藏在攀內的紅線的另一頭,只要微微把棒子傾斜,鉛粒便會因為它的重量而在棒內滾動,把紅線拉動,或收或放。
魔術棒內藏的玄關,棒內那「看不見的線」牽我跨過走進魔術國度的門檻。
「世間有兩種人,一種人視魔術為謎語,非要找出謎底不可;另一種人以單純的心情看魔術,享受被騙的感覺。那種人比較幸福?我不知道!」
(備註:【千‧秋】小說中,搜尋戲法輯錄成書流傳後世的唐再豐的言論。)
我肯定自己是後者,每次欣賞魔術表演,我都沒有試圖找尋把戲的破綻。
不過,我敢於表演的戲法實在少之又少,因為我和初時的朱連魁一樣,因為藏在心裏的把戲秘密,使我很少在別人面前表演,我其實不懂欺騙自己,也無法瞞騙別人。
幸好,我找到另一個變戲法的舞台。
電影根本就是魔術的另一個化身!
或者,電影根本也是魔術!
(備註:【千‧秋】小說中,朱連魁遇上愛迪生,體驗了電影「魔法」後的對白。)
電影、小說就是我的舞台,說故事是我的把戲。
但願我的故事能變出甚麼!
(【千‧秋】將於七月十八日在香港書展正式公開發售)
(Making of【千‧秋】由今天至書展開幕隔天連載)
(書展資料:http://www.hkchinesebooks.com/new/news_1.htm)
「我們都曾感受過魔術的神奇力量……第一個看見光和影子在銀幕上移動的人認為那是魔術;當人們第一次握著電話筒,或是發現一個叫做收音機的盒子可以傳出音樂時,他們覺得這也是魔術。而對我來說,魔術開始於那些從天而降、雪白色的東西,它們在我手中慢慢融化……」
這段文字是大衛高柏飛(David Copperfield)在他親自編輯的一本結集了許多個關於魔術的短篇小說集【不可能的故事】(David Copperfield's Tales of the Impossible)中寫的。
在我的記憶中,我擁有的第一個把戲是許多年前從海運中心裏一間叫「小飛俠」的玩具店中買的,爸媽買給我的是一根魔術棒。就如一般魔術棒,兩頭是白色的修長的黑棒,比較特別的是魔術棒一端伸出了一條紅線,線懸掛了如短劍劍柄繫上的一束花絮。
戲法是這樣的,從魔術棒伸出來的這束紅色花絮,在我施法後便會乖乖的上上落落,忽長忽短。
竅門說穿了總是很簡單,魔術棒是中空的,一棵小鉛球綁在收藏在攀內的紅線的另一頭,只要微微把棒子傾斜,鉛粒便會因為它的重量而在棒內滾動,把紅線拉動,或收或放。
魔術棒內藏的玄關,棒內那「看不見的線」牽我跨過走進魔術國度的門檻。
「世間有兩種人,一種人視魔術為謎語,非要找出謎底不可;另一種人以單純的心情看魔術,享受被騙的感覺。那種人比較幸福?我不知道!」
(備註:【千‧秋】小說中,搜尋戲法輯錄成書流傳後世的唐再豐的言論。)
我肯定自己是後者,每次欣賞魔術表演,我都沒有試圖找尋把戲的破綻。
不過,我敢於表演的戲法實在少之又少,因為我和初時的朱連魁一樣,因為藏在心裏的把戲秘密,使我很少在別人面前表演,我其實不懂欺騙自己,也無法瞞騙別人。
幸好,我找到另一個變戲法的舞台。
電影根本就是魔術的另一個化身!
或者,電影根本也是魔術!
(備註:【千‧秋】小說中,朱連魁遇上愛迪生,體驗了電影「魔法」後的對白。)
電影、小說就是我的舞台,說故事是我的把戲。
但願我的故事能變出甚麼!
(【千‧秋】將於七月十八日在香港書展正式公開發售)
(Making of【千‧秋】由今天至書展開幕隔天連載)
(書展資料:http://www.hkchinesebooks.com/new/news_1.ht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