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19/2007

 

Unofficial Guide To電影製作-----睇景之一(本地篇)

近日因為一部籌備中的電影離港往國內「睇景」。
「睇景團」的行程包括浙江省橫店影城內的各個景點、新昌及象山等……
早機去、晚機返,住了三間不同「星級」的酒店,食足咁多餐,足足七天……
屋企人及若干MSN上的朋友都唔明白點解要去咁多日。
「睇景之嘛,又唔係拍……」
「睇景」有乜好睇?要睇啲乜?點樣睇?
為免逐一回答,小弟決定唔怕醜,以疏淺的經驗寫下「Unofficial Guide To電影製作-----睇景」。

注意:本文主旨乃係嚇唬一般百姓或對電影充滿熱誠而打算投身「火海」的有志青年,如有電影從業人員不幸閱畢此文,感到胡吹亂謅、瞎掰胡扯,完全不能反映事實,實屬正常反應,敬請一笑置之……阿們。

Unofficial Guide To電影製作-----睇景之一(本地篇)

選景(Location scouting) 名詞(n.):尋找或物色拍攝場地

一) 搵景:

電影開拍前,製片部的手足都會找出電影中將出現的場景準備拍攝。
他們可以從以下各項找到蛛絲馬跡,推測影片對場景的要求:
1) 劇本
2) 分場
3) 故事大綱
4) 片名
5) 類型(即係愛情片定警匪片……)
6) 乜都冇
(如遇上第4、5、6項的情況,製片部將發揮其驚人的想像力完成任務,例如:警匪片的話,梗有個貨艙……)

二) 睇景

導演從製片組手足拍攝的「候選場地」照片中篩選需要親身視察的場景。
(備註:以下圖片乃係小弟在最近有份參與的兩部影片中拍攝下來的)
圖中一干人等正在進行的活動便是「睇景」!
從左到右分別是美術組、機器組、導演、導演組和製片組……
如果場地將發生爆炸、飛車、跳樓等「動作場面」,動作組也會同行。

每個組別對場地的「切入點」各有不同,各有各的關心和考慮。
「睇景」時,同一個地方,但每個人的內心都泛起不同的V.O.(心聲)。

例子一:
製片:(V.O.)「幾多錢?貨車入唔入得?有冇電?有冇水?廁所遠唔遠?」

例子二:
如果場地是用來拍攝大場面的話……
副導演:(V.O.)「要Book幾多個臨時演員先塞得滿個景?」

一般嚟講,冇一個景可以全完符合情節所需,所以美術組一定會喺個景「做手腳」、加工、修葺……
美術組手足最常問的一個問題是:「使唔使還原?」
「還原」即係為劇情要求而喺場地裝裝拆拆、大變身之後,拍攝完畢使唔使「打回原形」,回復原狀。
小弟曾經遇過一個相當有趣的場面。

例子三:
話說某美術組手足走進場地後,左望右望,東指西指……
「呢個拆咗去啦!」
「嗰個拆咗去啦!」
「呢度拆埋去啦!」
……
我看見業主的臉色一陣灰一陣紅,又怕又嬲……

作為編劇,「睇景」時,小弟的V.O.又是甚麼?心情又是怎樣呢?
我十分享受「睇景」。
在製片組的安排之下,一大班人乘著車,由早到晚,在不同的場景跑來跑去,而且,所到之處大多是平日不會去的,感覺就像小學生去旅行。
「睇景」是劇本的文字化作真實的第一個階段,看著腦海中的場景逐步「影像化」,這種感覺極棒!
場景需要配合劇情而修飾,同時,處身現實,被天地觸動,與萬物互動,情節也會因為環境而變化。
「睇景」也是創作的一個部份。

在香港「睇景」對我來說是學校小旅行,出發往外地「睇景」便是「從香港出發」的旅行精華遊!
「海外睇景旅遊團」有乜好睇?要睇啲乜?點樣睇?
一大班人像童軍「宿營」般一齊起居飲食,「睇景」之餘剩番嘅時間點打發?
下回再談。



Comments: 發佈留言



<< Home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